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8节 (第3/3页)
春归靠在他肩膀上,轻声问他:“怎么?我的大将军这会儿倒是怕了。有你在身边,他们还能吃了我不成?” “你看到了?”宴溪有些诧异,用力捏了捏春归的脸。 “看到了,一个色胚。” “不叫你来你非要来,这回可倒好,被贼人盯上了。” “你倒是不必担心我,我与贼人,到底谁歹毒还说不定!” 第107章 花无百日红(三) 京城的百姓大概有十几二十年没见过这样告御状的。 三十余人在宫门口一字排开的跪着, 齐声喊冤, 那喊声震破了京城的天。他们的喊冤声也不同, 类似于一种号子, 甚至还有调子。百姓把他们围的水泄不通,每个人都把眼睛睁大,等着看热闹一般, 明明是三月, 生生围堵出了六月的燥热。 陈卿跪在最前头, 他仰头喊冤之时,脖颈上突出了一根青筋,黑脸憋的发红,眼睛紧紧盯着宫门。穆老将军叮嘱过, 告御状要有理有据, 不急不躁;不与任何无关人等闲谈,只管喊号子;不得冲撞任何人, 否则留不下命到御前。 穆府的家丁站在很远的地方看着, 生怕出了什么乱子。这趟浑水宴溪少爷不仅自己趟, 还把人送到了穆府, 这会儿恐怕京城的大人们就已经知晓这些人背后之人了。 宫门开了, 十几个侍卫走了出来,统领大声喝道:“来者何人?!为何在宫门口喧哗!!!” “草民琼州陈卿,率琼州百余名百姓前来告御状!” “状告何人?何罪名?” “状告琼州知府魏岚与太傅宋之舟,官匪勾结!” “.……………”安静的百姓忽然起了一阵嘈杂声,琼州知府他们没见过, 但太傅可是见过的。京城里谁不知太傅横行?眼下这御状一开口,告的竟是太傅!人群中一个人转身便跑,这些日子一点风声没听到,今儿突然起了这样一阵风,告的竟是自己的主子!京城的天要变了!!! 三小姐站在人群中,听到宋之舟三个字,心内咯噔一声。春风吹动了她的面纱,她随着风缓缓走出人群。 陈卿他们被带进了宫,宫门关上了,皇宫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无人知晓。到了夜里,一队骑兵身着紧身夜行衣从宫门飞速闪出,趁着夜色疾驰而去。 紧接着,文华帝的轿子出了宫,晃晃悠悠上了街,最终停在穆府门前。 穆府的府门吱吱呀呀开了,穆府的人跪了一地。文华帝道了句:“起来吧!”便直奔穆老将军的书房。 上一次来这个书房还是他登基之时,而今,三十多年过去了,穆老将军从二十多岁英挺壮年到而今花甲之年鬓边白发,自己也从十几岁少年郎到了知天命之年。想来岁月并未放过谁。 二人在书房中静坐良久,文华帝才从袖中缓缓掏出一个布袋,里面是裹着几层布,一层层摊开,一块举世无双的玉镯在出现在眼前。穆老将军吃惊的看着文华帝:“这…” “可还记得??”文华帝问他。 穆老将军抖着手拿起那个镯子,眼睛慢慢濡湿:“皇上是在哪里找到的…” “前两年不知怎的,做了个梦。梦到了这个镯子,就捡起了那个念头派人去找..那些日子侍卫总是拿着不同的镯子递到朕面前,然而那都不是这个镯子。直至朕以为永远找不见要把人撤回来之时,看到了它…是在一个当铺里,从极远之地辗转十几手到了京城…” “皇上可查到了????” 文华帝点点头又摇摇头:“时过境迁,线索短的差不多。辗转十几手,不定在哪个环节就出了错。好在而今,快要查明了。” 穆老将军握着那个镯子,良久,才将它递还给文华帝。 二人再次陷入了沉默。 过了许久文华帝才开口说道:“告御状的人,是爱将送来的吧?” 穆老将军点头:“是。宴溪在去琼州的途中遇到了这群人,派人送了回来。穆家这些年只管打仗不管朝政,顶多就是宴溪在早朝上与那些大人们较真。可是这些人是撞到了我们面前,不管他们告的是谁,臣都要插这一脚。坐视不理,不是穆家人所为。”穆老将军一字一句对皇上解释,他知晓皇上不喜穆家人参与朝政,也政事因着穆家人置身事外,这些年才得以在朝堂之上立住脚。 “朕只是有些为难..这御状告的证据确凿,若是坐视不理,朕良心上过不去,若是真的斩了太傅,丞相的势力会迅速布满朝堂。朕举步维艰。”文华帝这些年一直让他们互相制衡,自己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朝廷局势安稳,百姓才会太平。 伴君多年,穆老将军深知皇上已打定了主意,他来这里,无非是要穆家支持他。起身为皇上倒一杯茶,二人只饮茶不说话,几十年君臣之间的默契此刻尽显。待喝过三泡茶后,文华帝站起身,朝穆老将军摆摆手,转身走了。 文华帝的轿子离了穆府,慢悠悠抬向永安河。深夜的永安河,此时已是万籁俱寂。只余河边几盏灯笼在微风中轻摇。京城人都道白日的永安河好,河边亭台楼阁倒映水中,人群往来穿梭如织;京城人也道傍晚的永安河好,华灯初上人间烟火。但文华帝还未登基前,就喜欢这深夜的永安河。那时他在宫外立了宅子,深夜便往这河边一走一坐,听听水声,看看星星,一宿快的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