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1节 (第2/3页)
山的时候月子里落下了病根,每到阴天下雨或是天冷时,腰和腿都疼。前段时间随着天气的转冷,林老太身上又隐隐地有些疼,但昨天林涛给爷奶烧上了火炕,晚上睡觉时躺在炕上,感受着温热柔软的被褥,林老太只觉得浑身都舒坦极了。这一夜她也睡得极好,没有再因为年纪大、身上疼痛的缘故半夜醒来,一觉睡到了大天亮。 吃饭的时候她和一大家子人一交流,才知道其他人也睡得十分舒服,因此一等吃过了饭,将锅碗交给了长孙媳柳氏,林老太便叫上大儿媳一起,往二儿媳家里来了。 只是婆媳两个在快到的时候,遇到了同样过来的刘翠花。 林老太与郭氏同刘翠花一说火炕的好处,刘翠花懊恼地一拍大腿,说道:“我们家还没烧呢!等我回去了,就让大山烧起来。” “老三家的,你今天过来做什么了?” “康这不是快成亲了么,我请二嫂帮忙绣点儿小东西。”刘翠花笑呵呵地回道。 婆媳三人一边说着话,很快便到了林慧娘家。 听了婆婆的话,赵氏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来,她说道:“睡得舒服就是。也是我先前没想起来,若是早早地盘了火炕,你跟爹早早地就睡得舒服了。” “这哪儿能怨你,往年你没进门儿的时候,我跟你爹不也是这么过来的?” 婆媳又说了几句话,便将话题转向了刘翠花。 虽然早已经分家了,但到底三家之间的感情还不错,家里马上就又有一件喜事儿了,林老太与郭氏都很是喜悦。她们不住地问着刘翠花还有没有什么她们能帮忙的,让她尽管开口不用客气。 刘翠花也把自己带来的针线和布料拿给了赵氏看,并说明了自己想要绣点儿什么,赵氏当即便接过来套上绣绷子,认上线便开始下针。 第一六三章 准备(二更) 刘翠花请赵氏绣的只是点小东西,原本也不是必要的,只是她突然想起来,自己那还没过门的儿媳妇儿是县里的姑娘,怕是用不惯家里粗糙的毛巾,所以才想着让赵氏帮忙。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距离林康成亲的日子也愈发的近了。 虽然刘翠花早已准备得差不多了,但郭氏与赵氏还是腾出了时间,来帮弟妹,这也是惯例。除却是真的老死不相往来,否则都是要来帮帮忙打打下手的,也是蹭喜气儿了。 因此,来给刘翠花帮忙的,不仅仅只有郭氏与赵氏妯娌两个,还有林家的族亲、与刘翠花关系好的妇人等。 而赵氏也开始盘算要送什么礼。 虽然到了冬月初十那天,赵氏一早吃过饭便要去林大山家帮忙,但哪怕是妯娌,也是要随份子的。 她想了想,又和林慧娘商量了一番她有意在培养林慧娘管理这些一个家的对外人情往来,最后母女两人决定,先从箱子里那些御赐的锦缎里头挑个鲜亮的颜色裁出来几尺,之后再去镇上或是县里买些东西。等林海成亲时,也是按着这个来。 因此,赵氏在抽不出身来的情况下,便将采买的任务交给了林慧娘。 林慧娘最终出门的时候,是带着林丽娘和林安两个小尾巴一起的。 林慧娘先赶着车去了镇上,别管她能不能在镇上买到合适的东西,总之家里的米面酱醋快用完了,她得买点儿。 其实她和赵氏虽然没有说过,但母女两个都是普遍认为,要去县里买的。若是往年,她们在镇上买东西也说不出来错,但是现在,一来她们家比以前有钱了,二来林仕现在就任阳晋县的知县,若是再在镇上买些布料之类的东西,只怕会有人嚼舌根,说她们即使发达了,却不想着亲戚。 故而,林慧娘这次带着弟妹到镇上来,除了买些米面,就是纯粹的带着弟妹来集上玩儿的,等两天后的县里大集,她才又和赵氏一起带着弟妹两个去了县里。 母女两个也都确定好了,除了要在县里买些布料,还要再买两支珠钗、一些胭脂水粉,除此之外再另加些点心。 虽然确定要了随礼名单,但母子四人还是在集市上慢悠悠地逛着。 赵氏并不是一个在衣食住行上严格要求儿女的母亲,现在家里有钱了,她便从集市上给儿女们买了些点心,就连看上去没甚大用的面人儿、糖画儿,她也给三个孩子一人买了一个。 牛车上放了一堆吃的玩儿用的,等采购告一段落,母子四人便赶着牛车去了县衙。 说起来,一家人也许久没见过林仕三口了,先前虽然每天都来卖豆渣饼,但午饭却是去了云宅用。 见到赵氏四人,钱氏开心得紧,她一边让丫鬟端上热茶,一边让人去告诉前衙的林仕家人来了,一边又吩咐下人告知厨房多做些菜,可谓是忙的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