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8节 (第2/3页)
了一遍,才满意地离开了。 午膳两人便是在庄子上用的。 庄子上的粮食菜蔬,都是佃户们上交的,庄子上厨子的手艺自然比不得楚王府的大厨手艺好,但却也别有一番风味。这一餐同楚王府的比起来算得上粗茶淡饭的午膳,在林慧娘看来着实有些令人怀念。 她上次吃这种农家饭,还是在进京之前。一眨眼,也有半年的时间没有吃过了,因此,哪怕午膳的味道没有多么出众,林慧娘还是吃得饱饱的。 用罢午膳,云慕琤又让管事带着两人去后院儿歇息了一番,待到天将黑,两人才离开回京。 林慧娘回到府后,将今日的所见所闻同家里人说了一遍,听说钟皇后给她的庄子上种有杏树,林丽娘欢喜道:“这么好呀!那以后咱们就不用去买杏子来吃了!” 赵氏倒是有些担心,“这到底是皇后娘娘的庄子,你自己吃便罢了,再往家送,是不是有些过了?” 林慧娘笑道:“娘,你也说了皇后娘娘送给了我,既然给了我,那就是我的,咱们自家人吃,又哪里不行了?” “那等杏子成熟了,你要给皇后娘娘送去些才是。” 林慧娘给她夹了菜,“娘你就放心吧,这事儿我还能给忘了?” 赵氏笑着应了一声,没再出声。 第二日,林慧娘用罢早饭,便出了门去工部,赵氏则是在家里忙活。 云慕琤让人给他们注意的这座宅子,是有些能种东西的土地的,去年秋天,赵氏便在其中一块地上种上了面条菜,冬日里一家人倒也吃了几顿面条菜,有蒸的,也有用热水焯过之后剁成馅儿包的饺子。 如今面条菜已经结了种,赵氏收集起来之后,便将不能吃了的面条菜拔掉,在那块土地上种上了黄瓜。 赵氏待在家里,除了与钱氏一起看看小馒头习字,缝缝补补,侍弄侍弄院子里土地上种的菜蔬,有时也会出府同宁心宜一起到茶楼坐坐,或是相携到衣裳铺子、银楼去看看,日子倒是出乎她意料的平稳淡然。 日子就在这安稳之中一天天过去,天气愈发的热,而林府院子里种的菜蔬也越长越高,像种的早的,生长的季节也短些的西葫芦,甚至都已经开了花。 赵氏发现的有些晚了,等她发现了扒着叶片去看的时候,甚至还看见了一个小小的幼果。 没多久,种的稍晚些的豆角、黄瓜也都需要架上杆子了,赵氏便又吩咐了下人,去找了些细竹竿儿来,小心地带着下人将黄瓜豆角给架了起来。 不久后,黄瓜与豆角也开始冒出了一朵朵的花来,黄瓜得先开谎花,才能开始结果,但豆角便不是了,一朵花便是一根。没多久,院子里结的豆角等长成了,便能有一小把,够炒上一碗的了。 林家院子里除了种菜,赵氏还种了些早玉米来。 等第一把豆角摘下来不久,玉米便也能吃了。 赵氏掰了些长得较大的嫩玉米,让丫鬟将玉米衣扒干净,便吩咐了厨房明早煮了吃。 傍晚林慧娘下衙回到府上,便听赵氏说家里的玉米可以吃了,她惊喜道:“真的?那可真是太好了!我早就想吃煮玉米了!” 赵氏无奈地笑着摇摇头,“我掰了不少,明日你带些去工部,再给楚王府、宫里送些。帝后都对你很好,咱们家没有什么好东西,也只有这些土仪了。还希望帝后不要怪罪东西廉价。” “廉价他们也还没吃过呢。”林慧娘说着,又道:“不如给宫里送的不煮了?把法子一同递上去,让御厨煮好了再送过去。毕竟玉米还是刚煮好的最香嘛,等放凉了,味道就差了。” 赵氏点头道:“你说的也是。且生玉米也好让宫人们检查一番是否有毒。” 听着她说,林慧娘才想起来,宫里的贵人们吃的东西,都是要再三检查过的,确认了没有毒,才能给主子们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