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节 (第2/2页)
不能认的,故狡辩道:“本官听不懂大人在说什么,迄今为止,本官并未收到任何关于沅江决堤的奏报,更遑论指使人屠杀受灾百姓。” 跪在他身后的都水清吏司杨惟补充道:“是的监察大人,自入春以来,我们钱大人一直在忙春耕之事,直到前几日才稍有喘息,实在不清楚什么盛泽水患一事。” 孙儒良明知他们睁眼说瞎话,也震惊于盛泽惨案,但他上有老下有小,实在不愿多生事端,便顺着他的说辞道:“你们的意思是,盛泽一案全系州官所为,你们毫不知情。” “正是。”钱巳阡说。 “但本官这里有一份账册,清晰记录了沅江堤坝修筑时每一笔银子的流向,其中有近二十万两可是进了工部私账……” “咳!”一旁的权铮突然咳了一下,打断孙儒良的话,说,“账册真假大人可有测过?” “这……” 权铮垂着眼睛,慢悠悠地说:“若大人不知账册真假与否,那便不能拿出来当佐证。” “权大人说的在理,那依您的意见,此案该如何处置?”孙儒良问。 “您是主审官,您说了算。”权铮点头道。 孙儒良听完,心中一阵憋闷,既然让我做主审官,你方才为何又出声说话。 “那下官就接着审?”他征求权铮的意思。 权铮摆摆手。 孙儒良从送过来的凭证里抽出一份供词,说道:“这里有份供词,是一个名叫杨恹的人留下的,供词中此人对自己屠杀盛泽百姓一事供认不讳,并指明此事乃受知州大人指使,而知州乃受了尔等的命令。” “下官并不认识什么杨恹,也从未指使旁人做任何于百姓不利之事,” 钱巳阡信誓旦旦,“下官敢与此人对峙,大人尽可以将人请来。” “这……杨恹已自尽。” 权铮冷笑,“呵,死无对证。” “是是,”孙儒良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堂下诸人有恃无恐,但上边又定了期限,这让他如何是好? “不若今日就先到这里,择日再审,孙大人以为如何?”权铮提议。 孙儒良求之不得,当即就想答应。 不想原本紧闭的刑部大门突然被推开,元晦带着人大步跨进来,扫视一眼后,他肃然开口,“本王今日闲来无事,特来串个门,孙大人不介意吧?” 孙儒良的脸当即就白了,慌忙从座位上站起来,行礼道:“王爷亲临,蓬荜生辉,蓬荜生辉。” “呵,”元晦笑了一下,看向权铮,“权大人呢?” 权铮此时的脸色也很难看,勉强拱手道:“王爷请便。” 元晦倒也不客气,自顾让辰一搬了把椅子来坐下,扫视一眼,开口道:“孙大人审到哪里了?继续吧,不必管我。” 孙儒良觑了权铮一眼,见他黑着脸一言不发,只得硬着头皮说:“今日审理暂告一段落……” “哦?怎么判的?”元晦问。 “这……证据不够详实,下官打算……”孙儒良看元晦脸色越来越阴沉,吓得都不敢开口了。 “人证、物证不早就经由大理寺递到监察院?孙大人若是老眼昏花,大可以换个人主审。” 元晦这话说的可谓是丝毫不留情面了,不过他今天既然敢出现在这里,怕是也不打算给谁留面子。 权铮闻言,板着脸回道:“监察院自有监察院的办事规程,还望王爷谅解。” “谅解?”元晦冷笑一声,从椅子上站起来,踱步到杨乾元跟前,弯下腰居高临下地说,“我可没有资格替盛泽死去的几万百姓说谅解,是吧钱大人?” 钱巳阡后背唰就是了,他竭力避开容王吃人一样的目光,回道:“下官不知。” “不知啊,那我说给大人听便是了。大人猜我在天境山看见什么?”他声音湿冷粘腻,像岩石缝里的蛇一样滑过钱巳阡耳侧,“是埋着几万灾民的尸坑,尸体腐烂发臭,被野狗啃食得不成样子,他们睁着眼就这么望着我,眼睛睁的特别大,数不清的眼睛……” 钱巳阡顺着他的话音,仿佛身处万人尸坑,吓得整个人缩成一团。 “哦,对了,大理寺卿顾是非大人就是被我的人从尸坑里救上来的。对吧,顾大人?” 顾是非上前一步,“王爷说的极是。” 他还有魏老、卢泛舟一早就被元晦的人从山上接了下来,一路被数百人护送着进了这监察院。 这一路并不太平,光行刺杀人的就遇上了三波。 此仇不报,这大理寺少卿他不干也罢。 杨惟平日里横行惯了,他出身不低,能喊太子一声堂哥,故在场众人没有一个入他眼的。见钱巳阡说不出话来,他便替他说道:“盛泽水患一事我们工部深感遗憾,但奈何确实未接到任何奏报,以至于……呃!” 元晦耐心骤失,直起腰来狠狠踹了他一脚,将人横着踢出去好远,半天爬不起来。 “你!”权铮想要出头,“王爷请注意分寸。” “是了,还有你。”元晦转身对上他,“傲血,把权大人请出去,本王要亲自审理。” “是,大人。” “元晦!你敢。” “哟,直呼本王名讳,对皇家不敬。”元晦说,“傲血,还等什么。” 傲血上前,二话不说,抬手直击权铮后颈,将人击晕后直接交给下人说:“你们大人身体不适,赶紧送回府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