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8节 (第2/2页)
商人这次他们都偏向英国拒绝主权交接。” 这太让人吃惊了。 顿了下,陈忆琳又说:“还有更自由,至少不要让我这么纠结。” 这种自由,只要是体现在制度和经济上,美国是个年轻的国家,合众国政府,和各个州政府之间,是一种比较松散的关系。联邦政府无权干预州政府内政。而作为回报,州政府把外交等对外权力以及一些需要统一管理的权力交给联邦政府。 这样就达成了平衡。 陆静然笑了起来:“不是美国人爱国,其他国家的人也很喜欢,环境好,文化输出能力强,经济好的地方。” 这几年的出国热潮,美国可是大热门。 还有一个根本原因,美国能很明确把执政和国家概念区分开。 因为社会环境好。大部分的中产阶级都比较满意的,所以他们热爱国家。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抛开皮肤国籍不谈,这是生物本能。 换成任何一个经济发展好国家,都有这样的效果。 相反战火连连的国家或者地区,谁还能到这些‘爱不爱’的问题。 同理,陆静然也很爱现在的天朝。 因为在这之前,没有比现在很好、更开放的时代,所以她才能赚到这么多。 而且往后发展会越来越好,所以她感恩。 陈忆琳是赶在国庆人流的高峰期,回东汉省看她的父亲,然后住上半个月。 每年她会抽出一个半月时间专门陪着老爷子,就住着不走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老爷子全家最疼的是她。 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啊。 陈忆琳在省城和陆静然碰面吃个饭,隔天下午就出发去市里面。 一天后,陈忆琳拎着行李箱走进打听的时候,看到了陈启杨很意外,她大哥怎么也来了。 陈家三兄妹,陈忆琳的二哥在国外没有回来,学得是医科,醉心于自己的学术,压根儿不管家里的事。 兄弟俩成年后,父母才生了妹妹,所以不管老三多大,在兄弟眼里那都是没长大。 陈忆琳在家里是娇惯长大的,很任性的学了服装设计,大家也都支持。 一直到去年,她分了服装公司的红利两千万,其他人大吃一惊。 还很是很认真地做了,没有白学这个专业。 两千万不多,但在这个行业很成功了,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发展到这个规模,算是相当可以。 老三总算是也有了一份不错的事业。 家里人每次说起这件事,陈忆琳都要提起陆静然的。 她那时候只是想开家小店,卖卖自己的设计,反正成本不高,哪怕亏损也没什么。 好玩而已。 陆静然观念截然不同,说既然决定开店那就要赚钱,而且想做得就得认真规划,要去每天思考怎么推动。 把这个行业做到极致,争取做到最好。 如果光靠着兴趣支撑,没有认可感和努力工作的回报,短期可能还行,长此以往就会陷入对自己的怀疑,可能就会半途而废了。 愿意掏钱买下你的设计,这才是正常的。 当时两个人决定开服装店,自己做品牌,其实也就是几句话就决定的事情。 陈忆琳有想过,也许生意还不错,自己设计的衣服销量很好。 不顾当时怎么样也想不到,能到现在的规模。 陆静然一点点的去推进。把她们的梦想实现了,而且还是升级版本的。 陈忆琳在家里人面前提陆静然的次数多了,不说其他人,陈启杨都觉的有种认识陆静然很久的错觉。 陈忆琳把行李箱交给我了佣人。 她总算明白过了为什么她大哥会来,大概是因为香港主权掌权变革,左右为难。 老爷子自然着急,虽然当初被逼无奈才走,但是这也他不妨碍爱国。 他很生气。 当初父辈扛着枪才来的盛世太平,怎么能别这么欺负。 陈启杨这次回来,就是想试一试老爷子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