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186节 (第2/3页)
叫吴宝森的先生,就惊讶跟杜教授赞赏:
??“女公子好记性啊,我们五个生人乍来,大家乱纷纷的言语,她竟都能对号入座啊。可见志希培育有方,女公子小小年纪就不凡……”
??珍卿正欲解释一下,杜教授好奇发问:“你下来见客人,还抱着速写本,难不成还想在这里写生?”
??杜教授说着,就跟一众客人笑:“她最近拜了个老师,对老师是言听计从,她老师叫她多写生,她行动进出都抱着速写本,天天着魔一样……”
??陆三哥不由心里好笑。
??客人们大约都觉得,杜教授看似贬压女儿,实则在炫耀她自觉勤奋,连忙没口子地一痛夸。
??他们却没有听出来,杜教授有点酸溜溜的。
??珍卿低着头表现着婉顺,但嘴上还是不婉顺:
??“吴伯伯说我记性好,其实这个优点,就跟我画画有关系呢。”
??憨厚而沉着的裴先生,若有所悟地笑着,请珍卿讲一讲。
??珍卿就侃侃而谈:
??“我们学画的人,记忆人的面庞,必先关注形状、比例、明暗,由每个人的特征,结合姓氏延伸联想,自然容易对号入座
??“裴伯伯是圆厚的长脸,就像深培地基的一座碑,我就记住了个培(裴)字。
??“而吴伯伯必是勤劳案牍,经常熬夜,所以两只眼下各有一道乌痕,因此就记住了‘吴’字……”
??珍卿一边解释记忆法,一边小拍客人马屁,当她说起想给大家画肖像,主宾数十人无有不允的。
??孙离教授挺待见珍卿,就费心地砌词夸赞,说珍卿家学渊源,自幼受教于名儒,读了不少古代经典,并且能写十几种书体。
??大家就夸赞得不得了,说杜教授得一位女公子,比人家生十个儿子都强,夸得杜教授又得意起来。
??裴先生顺势问珍卿,在学校都学哪些功课,考试方法又如何,珍卿简略应答一番。
??裴先生沉吟片刻,点燃一枝香烟,神情变得沉峻悠远,看着杜教授他们说:
??“中国需要农工商专门人才,也还需要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像翻译家、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职业学校是难以培养的。
??“也许这匡扶世道之大才,现就在你们的大学里啊!”
??魏经纶先生连忙恭维道:
??“裴先生太过谦啦,鄙人倒以为,您培养的各行实业人才,才是工农商事之根基,才是国民经济之未来,等您膝下的少年学成之日,就是国家经济欣欣向荣之时啊……。”
??吴、孙、魏等几位先生,也纷纷盛赞裴先生的功业……
??在角落里专注运笔的珍卿,忽然想起□□来,他也不过是个专科生啊。
??真正经过社会大学试炼者,也许才有经时济世之大能吧。
??接下来,裴先生说起教育观摩团,说一定要感谢三公子,此番学生确实长了见识,都觉得是不虚此行。
??三哥跟裴先生客气一下,过一会儿,起身给珍卿倒一杯水,又把南边的一只电扇,稍往珍卿的方向移一下。
??珍卿向三哥笑一下,三哥也对她笑了一下。
??珍卿就在一旁画素描,听了很多教育界和实业界的事。
??他们说一战过去近十年,西方列强又卷土重来,又大力向中国倾销商品了,民族工商业处境又难了。
??又有不少唯利是图的商人,操控市场的供求关系,作为买方就压价,作为卖方就抬价,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