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醋香悍妃种田忙_第15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6节 (第3/3页)

碌,百姓们麦收的速度便能加快几天,这几天看起来虽然不起眼,但慢了一步,却是可能让百姓的辛劳、口粮作废。
  而后是火炕。
  其实火炕说起来,倒也没有太过重要,毕竟冬日并不是没了火炕就过不下去的,只是有了火炕,会让百姓更好过而已。
  之后是棉花。
  这种未曾耳闻的东西,景和帝同样听说过,同样是云慕琤递的信儿。
  只是那次只有信,没有实物,景和帝看着云慕琤在心里大夸特夸,也只是因为对云慕琤的了解,才没有怀疑他话里的虚假性。
  景和帝期待了许久,终于看到了棉花的实物。
  他将处理棉花的方法交给宫人,让他们做出了棉衣,穿在身上果真觉得既轻便又暖和。只可惜,林仕送来的棉花实在是太少了,他只好按着林仕在奏折里说的,命人将棉花的种子处理妥当,到了春天交给了皇庄的老农去种植。据说棉花长势不错,估计今年,最少也能让太后和钟皇后、小太子云兴琪穿上棉衣。
  林仕的奏折里也提到,他正在努力让阳晋县的百姓都能穿上棉花做的棉衣棉鞋,用上棉花做的被褥,景和帝也很是期待,只是他的期待,是对全大禹来讲。
  景和帝心里,已经将棉花记在了小本本上,只等着阳晋县的棉花种的多了,他便命其他县也慢慢种植棉花。
  最后是私塾。
  私塾起先只是在林仕的家乡大林村建的,后来被众多里正抗议,才渐渐地在众多村子里也都建了。
  对于这件事,景和帝是十分赞同的。
  大禹要想兴盛,就要有更多的能为百姓做实事的官员才是,而寒门出身的官员,也能比世家子出身的官员更能体会百姓的不易。不能指望他们全部都能不忘初心,但总归来说,肯为百姓做事的还是要多一些。
  而对于寒门子弟来说,读书是件难事,林仕此举,已经是尽量让寒门子弟能接触知识了。不说这些孩子都能走上科举之路步入官场,即便是只简单地认识些字,对他们的人生来说,亦是好处远远大于坏处的。
  知识这件事短时间内看不到结果,须得耐心等待才是。
  综上种种,足以让林仕在任期结束后调回京里了。只是这些事情都还需要能做实事的官员盯着,他和钟萃玟只能离开一个。但因着云慕琤和林慧娘的事情,再加之不管是棉花,亦或者是私塾,要想推广开来,都得有个官职足够高的人盯着,景和帝自然便选了让钟萃玟继续留任怀安知府,林仕则是被调回京城。
  景和帝便打算着,在圣旨里让林仕携家眷入京,等他进宫述职的那天,便也让钟皇后将林家的女眷也宣进宫来,正好看看林家的女眷人品如何、林慧娘人品如何。
  若是林家人的品行不好,即便是云慕琤执意要娶林慧娘,日后傅氏真的和林慧娘发生了矛盾,他只在表面上给林慧娘撑撑腰就罢了。若是林家人品行好,他便也会偏袒林慧娘几分。
  ------题外话------
  元旦快乐!新的一年,新的一月,要努力勤奋鸭,阿牛!
  第四章 皇宫来使(二更)
  景和帝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早早地便将圣旨下了。即便现在距离九月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但林仕离任,也是要先将目前他做的事情收个尾的,等新任知县到了,到时两人也好交接。
  只不过这份圣旨他没有要大张旗鼓颁下去的意思,因此圣旨写好了,他便吩咐了周大宝,让他着人去宣旨。
  这道圣旨是和他写给云慕琤的回信一同从宫里出发的,来送信的楚王府侍卫自然也是一同回去的。
  宣旨的事儿,周大宝选了自己的干儿子孙大福,又点了几个侍卫随同,几人便跟着楚王府的侍卫一同离了宫。
  圣旨并不如何着急,因此几人便没有太着急赶路,等一行人进了阳晋县的县城时,已然是六天半以后了。
  一行人到县城时,已经是半下午了,将孙大福几人送到县衙,被派去给景和帝送信的侍卫便带着信,先回了大林村。
  听下人用紧张又兴奋的语调说着“宫里来圣旨了”,林仕惊愕一瞬,便连忙整理了一番衣着,快步走了出去。
  他是见过孙大福几面的,孙大福也被干爹透露了林仕的妹妹将要成为楚王妃的内情,因此一见到林仕,孙大福脸上便带上了热情的笑容,“林大人,许久不见,您一切可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